科研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
我院邀请光明日报首席记者李韵作主题讲座

时间:2023-10-14点击数:来源:

为提升传媒学院学生对“好新闻”的认识,进一步培养新闻采编能力,10月13日下午,我院邀请光明日报首席记者,文艺部高级记者编辑李韵,以“如何点燃不一样的烟火——新闻采编心得分享”为题,于南区传媒学院会议室作主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传媒学院副院长周婧教授主持,学院部分教师及全体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。

讲座期间,李韵老师就“什么是好新闻”展开具体讲述。在当今信息时代,新闻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,如何使一条新闻能在众多同质新闻中“出彩”、如何做出“好新闻”,成为当下众多新闻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。李韵老师指出,“好新闻”就是要把“知识性”放在首位,要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,做到“有影响力和传播力”,并列举了诸多具体案例,加深同学们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。随后,对于“好新闻是怎样写出来的”这一问题,李韵老师结合多年来新闻采编的真实经验,从写新闻需要“用脚”、“用嘴”、“用脑”、“用情”、“用命”几个角度出发,与在场同学展开探讨。最后,李韵老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,总结出好新闻采写的四点秘籍,即重视细节、标题、对比以及技巧的作用。

最后,传媒学院副院长周婧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,她认为此次讲座是一场“生动”的讲座,李韵老师从自身真实的新闻采编经验出发,阐述了“如何写出不一样的新闻”这一问题;其次,这是一场“专业”的讲座,李韵老师不但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,还有较高的人文性和使命感,体现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。

在此次讲座中,李韵老师以自身的从业经历帮助学生们丰富了专业内涵,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。相信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,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,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为新闻传播事业贡献青春力量。

李韵,光明日报首席记者,文艺部高级记者编辑,在光明日报工作20余年,始终“战斗”在文化报道一线。

她始终以“做专家型记者”为目标,严格要求自己。20余年间,用一篇篇认真负责、独立思考、勇于担当的稿件,为自己在文化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。她经过调研思考提出的诸多观点,得到广泛认同。比如,她率先提出的“文物保护是全民的事业”“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”“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”,如今已是全社会共识。又如,经过几年的实地调研,她发现传统村落中私有产权文保建筑修缮在资金上出现“政府钱不能用、企业钱不敢用、自己钱不够用”的尴尬局面。稿件刊发后,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,2016年3月和2018年10月,国务院及中办、国办陆续发布的重要文件中,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她先后有多篇稿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。